指南简介

检索

企业:
                                        
  • 全部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搜索:
    (自行搜索项目涉及专业、产业方向,以及更多项目相关信息)
企业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简介 项目数量 涉及专业与产业方向
2023年5月批次
烟台利通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立足于产学结合,与高校合作建设烟台利通液压技术有限公司实践基地,提升学校相关专业实践环境,共同开发有关的教学资源,提升学校实践教学水平。项目期内要建设完成1个企业联合实践基地,同时高校建设完成1个仿真实训教研室,能够满足20人以上的学员同时上课。实训教室内要有支持面向智能装备的人工智能计算与学习的硬件设备、算例库及实训平台。同时,建设完成的实训室具备行业应用展示、考试及参观功能。 1 机械、交通、人工智能与统计学等
意法半导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拟设立3个项目。面向电类及其他相关专业院系,设立大学各类竞赛项目,支持高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高校举办各类竞赛,申报项目需提供竞赛实施方案,硬件平台信息,学生管理办法等。申报项目成果须向所有高校公开。立项校内竞赛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学校提交创新创业相关校内竞赛实施方案;(2)学校需组织参与人数200人及以上的校内竞赛;(3)学校需提交竞赛详细日程安排和费用支出;(4)优秀学生竞赛作品需上传到ST社区;(5)项目成果请明确注明可公开、可共享;(6)学校需提交项目成果报告及项目相关资料。 3 嵌入式应用,物联网、智能硬件、嵌入式边缘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应用、工业电机驱动控制、家庭和建筑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电动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及楼宇、智慧城市及智慧农业、工厂自动化、电源与能源等领域
意法半导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拟设立10项精品课程体系建设项目,面向电类及其他相关专业,支持以下方向的课程建设:微处理器应用(基于STM32MP1);嵌入式边缘人工智能包含机器学习,音频,视频(基于STM32MCU/STM32N6, 工具STM32Cube.AI或NanoEdge AI Studio);无线连接(基于STM32WB/WL);工业电机驱动,如电动工具、伺服驱动、电机控制 (基于STM32 MCU平台和ST SLLIMM IPM, inverter相关技术);物联网(基于低功耗STM32 MCU,NFC和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的信息安全及功能安全 (参考STM32 Trust);新能源汽车电动控制系统(基于汽车级MCU及SRx MCU 电池管理、电压变换和电机驱动等系统上的应用);工厂自动化,智能家居及楼宇应用,智慧城市及智慧农业自动化等 (基于STKNX、IO-Link (L636x)、Sub1G (S2-LP)、BlueNRG、LoRa等技术);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检测;电源和能源,如数字电源用于无线充电,太阳能或充电桩(基于STM32 MCU平台和 ST 宽带隙半导体相关技术)。项目成果需要包含课程教学大纲、课上讲义、课程实验大纲和典型实验案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10 面向电类及其他相关专业,嵌入式应用领域,新能源(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边缘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工厂自动化,智能家居及楼宇应用,智慧城市及智慧农业自动化,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检测、工业电机驱动控制 等行业
意法半导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师资培训 拟设立4项师资培训项目。围绕物联网、嵌入式应用及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检测、工业电机驱动控制、新能源汽车电动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及楼宇应用、智慧城市及智慧农业、工厂自动化、电源与能源等领域,基于STM32精品课程项目,邀请高校教师分享课程体系及教学经验,将开展课程研讨、技术培训,协助提升一线教师的课程建设水平及工程实践能力。将针对物联网、嵌入式应用及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检测、工业电机驱动控制、新能源汽车电动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及楼宇应用、智慧城市及智慧农业、工厂自动化、电源与能源等主题与高校合作举办师资培训。申报项目应以现有课程为基础,且课程至少已开设两年及以上,不接受没有开课基础的课程申报。课程如已成为学校、市级或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将优先考虑。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影响力大受益面广的项目。注意:每位老师请申报上述项目中的一项,不鼓励多项申报。对于之前3年内已经获得同类资助的教师,不再接受相关项目的申报,但欢迎申报其他未获得过资助的项目类型。立项师资培训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1)技能培训方案:讲义,案例,习题与实践项目;(2)举办1期师资培训活动;(3)学校需提交项目成果报告及项目相关资料。 4 物联网、嵌入式应用及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检测、工业电机驱动控制、新能源汽车电动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及楼宇应用、智慧城市及智慧农业、工厂自动化、电源与能源
意法半导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拟设立25项联合实验室项目。面向电类及其他相关专业院系,高校建设基于ST产品相关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探索,打造优质实践课程,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建设学生实训和师资培训中心。高校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开发基于ST产品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实验室需有专门的负责教师。申报项目需提供实验室建设方案,实验教学计划,硬件平台信息等。申报项目成果须向所有高校公开。立项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1)学校提供不少于100平米面积的场地;(2)不少于30名学员进行教学和实验的高质量学习及研究环境;(3)实验手册:包括具体的课程时间分配、章节、实验、习题描述;(4)实验案例: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不少于5个典型教学案例;(5)习题: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情况,每章节均设计与该章节匹配的习题,并给出参考答案;(6)项目成果请明确注明可公开、可共享;(7)学校需提交项目成果报告及项目相关资料。 25 嵌入式应用,物联网、智能硬件、嵌入式边缘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应用、工业电机驱动控制、家庭和建筑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电动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及楼宇、智慧城市及智慧农业、工厂自动化、电源与能源等领域,
意法半导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拟设立4项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或新型应用项目。1. 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面向电类及其他相关专业,将紧扣嵌入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及认证项目,建立有效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及认证系统,培养适应业界需求的实践型人才。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以ST主导嵌入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为切入点,项目成果需要包含课程教材大纲、课上讲义、课程实验大纲、试题测验和典型实验案例,形成完整的项目建设内容,以视频、教材、题库的形式呈现。建议老师在相应嵌入式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积累3年及以上经验,专注于嵌入式课程完善或题库建设等,形成有参考和实践价值的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请具体明确该教学方案将是可公开、可共享的。嵌入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涵盖线上课程、线下实训、能力认证等多个维度,可关注“嵌入式人才”公众号或通过线上平台www.eetalent.com.cn了解项目。立项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需完成须完成以下任务:(1)课程大纲,包括具体的课程时间分配、章节、实验、习题描述;(2)课程视频,最好以mp4格式提交,单个视频时长在20分钟左右,视频大小不超过1G;(3)题库,包含随堂测验及认证题库;(4)项目成果请明确注明可公开、可共享;(5)学校需提交项目成果报告及项目相关资料;项目支持的所有课程资源均要求可在网站等公开平台上进行共享并保持更新,即可给其他所有学校免费使用,促进教学资源共享。2. 新型应用项目新型应用项目面向新能源(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边缘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热门行业或应用方向,通过软硬件原型、算法等解决方案合作,为行业提供更多新的解决方案,推进行业发展。同时促进高校师生了解最新产业需求,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建议老师具备一定产业项目经验,对行业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与相关企业有建立联系,并有意愿融合ST 控制器,传感器,功率器件等各类产品于一体的解决方案;立项新型应用项目需完成须完成以下任务:(1)提供软硬件原型设计实物及设计文件、代码等文件,由ST进行验收;(2)需提交项目成果报告及项目相关资料; 4 面向电类及其他相关专业,新能源(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边缘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行业应用方向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建设目标面向高校汽车类,电气类,电子工程类,自动化类,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及网络安全等方向的教师学者。 2023年重点支持大学学者基于英飞凌产品,通过软硬件平台的设计,实现在车联网、工业功率控制、新兴应用领域的1)应用创新,2) 应用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二、申报条件1、申请对象为高校从事汽车类,电气类,电子工程类,自动化类,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及网络安全类等相关研究方向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申请需要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荐。2、英飞凌鼓励项目申请者通过该合作,为在校研究生提供产业界紧密结合的项目实践机会,以提高学生在以下领域的认知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应用价值: 研究目标是明确的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利用研究成果中的演示电路,演示系统能精确重现研究成果中的功能,实验数据,现象用于技术和产品推广。 4 汽车类,电气类,电子工程类,自动化类,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及网络安全类等相关研究方向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创新创业联合基金 一、建设目标设立2023年英飞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配合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 锻炼相关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二、申报条件1、项目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包括但不限于电气工程类,汽车电子类,电子信息类,自动控制类,机械电子类,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及网络安全等相关专业的学生。2、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申报,团队最多不超过3人,须指定一名学生为项目主负责人。申报项目必须指定至少一名指导教师,安排项目指导及相关协议程序支持。3、重点支持以下基于英飞凌产品创新应用:1)基于英飞凌传感器如雷达、ToF、silicon Mic、压力传感器, 二氧化碳传感器,通过软硬件的设计,实现其在新兴领域的创新应用, 结合两个或多个传感器来创建新的应用场景,还可以连接互联网进行远程控制.2)SiC,GaN方面,期望有新的拓扑设计提高效率,例如逆变器、开关电源等。3)基于英飞凌Aurix单片机/Traveo单片机、汽车电子传感器(例如Simic)、ePower在汽车领域及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4)相关功率半导体器件:IGBT模块,IGBT单管, 高速二极管,驱动电路,碳化硅单管(1200V 以上),碳化硅混合器件在以下场景中的应用-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 储能系统)- 燃料电池- 热泵—车载充电机5) 英飞凌单片机XMC1000/XMC4000在微逆和储能系统中的应用方案6) 英飞凌Wi-Fi/Bluetooth CYW20829在安全传感器集线器(Secure Sensor Hub)和LE远程的应用方案7) 英飞凌 CYW89829 做车身进入数字系统应用方案 10 项目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包括但不限于电气工程类,汽车电子类,电子信息类,自动控制类,机械电子类,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及网络安全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2023年度英飞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面向高校教师。 项目结合英飞凌电源管理器件、传感器等产品,通过支持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平台创新、MOOC课程开发等方式,推广电源管理器件、传感器等领域的基础教育和知识普及, 从而改进电力电子电子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二、申报条件项目分为课程建设、实验平台创新、MOOC课程开发等形式,申报人可以选择任意一种或多种形式进行申报。申报人同意英飞凌公开申报人所提交的任何申报课程,并允许英飞凌指定的高校或企业为科研教育目的复制实施该课程,并在需要时配合签署相关协议。申报人仅可将英飞凌提供的产品用于本指南的课程申报之目的。 3 项目申报人要求为高校电气类,电子工程类以及自动化类等专业教师。
永兴隆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应对新一代科技和产业革命,国家启动新工科建设,支持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并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满足国家未来发展对宽口径知识储备、多领域交叉融合的高科技人才需求。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需要建设新的课程体系并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项目开展“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碳材料”和“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等推动大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项目和教改项目,促进高校教学内容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实训有机结合,推进跨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5 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碳材料、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
永兴隆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本项目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相关专业,依托公司现有生产条件,与学院签署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产、学、研、用”原则为导向,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共同加强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实习实训效果和质量,帮助学生对未来就业进行规划。 2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永兴隆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为了应对新一代科技和产业革命,国家启动新工科建设,支持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并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同时大力推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满足国家未来发展对宽口径知识储备、多领域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在此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着新工科建设的成败。本项目面向“新工科”、“新材料”、“新技术”等专业领域,结合高校专业发展,设立专项,推动校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性改革成果。 5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优利德测试测量仪器(示波器、信号源、频谱仪、电源、万用表)等进行教材开发出版、课程教案授课、应用实践案例设计等。(1)基于优利德测试仪器的微电子专业基础实验内容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3)基于优利德测试仪器的集成电路测试实验课程建设(4)以优利德MSO系列示波器为驱动的端对端应用案例的研究探索(5)基于优利德测试仪器的集成电路课程的实践应用 5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气信息、电力电子、 自动化和控制科学相关专业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师资培训 围绕优利德最新技术成果MSO系列示波器、NeptuneLab实验系统综合测试平台、SaturnLab 电力电子模型开发与实训系统进行关于教师教学培训模式的探索、本校相关课程融合,输出适合本校教学的教学资源。(1)基于优利德MSO系列示波器的师资培训(2)基于优利德仪器的应用电子技术师资培训(3)基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师资培训(4)应用型高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师资培训(5)基于优利德NeptuneLab实验管理系统的师资培训(6)基于优利德SaturnLab 电力电子实训系统的师资培训(7)面向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的电子测量研究探索(8)提升青年教师测试测量仪器教学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15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气信息、电力电子、 自动化和控制科学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