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简介

检索

企业:
                                        
  • 全部
  • A
  • B
  • C
  • D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S
  • T
  • W
  • X
  • Y
  • Z
搜索:
    (自行搜索项目涉及专业、产业方向,以及更多项目相关信息)
企业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简介 项目数量 涉及专业与产业方向
2022年4月批次
上海储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拟设立5个项目。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践,增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在高校科研、教学的正向引导,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 5 不限
上海储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拟设立10个项目。面向相关专业,推动大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改项目。将行业最新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对接到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形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可共享的课程及教材;构建素质、能力、知识、创新相互协调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专项教改项目,支持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与改革,分享教学改革经验和实践做法。 15 不限
上海储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师资培训 在全国选择5所高校建设各类教师研修基地,面向所在地高校开展相关理论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授课方法、实践指导技能等培训研修。 5 不限
上海储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拟设立20个项目。围绕当前的产业技术热点,针对课程实训、基础教学、实训科研、技能提升等方向,与高校合作建设实训室和实践基地,提升高校专业实践环境,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助力高校打造一流的实践基地及技术中心。支持高校在相关专业,联合建设虚拟仿真平台、实训室、实践基地和技术中心,服务于高校基础教学及实训科研,同时也可以基于这些技术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认证、课程建设等,推动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 20 不限
上海储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拟设立5个项目。围绕产业热点技术领域,与高校各专业合作,致力于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模式,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以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以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 5 不限
上海德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创业联合基金 拟设立4个项目,每项提供2万元的经费支持。学生按照自身兴趣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专业领域中孵化出创新与创业项目。 4 不限
上海德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拟设立3个项目,面向高校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向推动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项目和教改项目;推动与普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努力,设立专项和基础教改项目。1.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设立示范课程,包括“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践,开源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具有关)、“机器学习”(理论与实践,与开源机器智能系统相关)。2.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设立教改项目。支持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与改革,分享教学改革经验和实践做法。 3 不限
上海德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师资培训 德拓公司依托在全国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经验,面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统计学、物流工程、工业制造、交通工程、经济学、公安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青年及资深教师开展技术培训、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培训,为高校间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为大数据、信息安全教育注入活力,提升教师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6 不限
上海德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高校可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与德拓共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实验室。实验室采用联合挂牌的方式,利用德拓大数据开发分析平台,引进国内外前沿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项目案例、课程资源、实验项目等,共享高校以及德拓教育方面的师资、课件等资源。教学实验室共建项目将面向高校征集10项,将为通过立项审核的高校提供实验室资源,可提供软件、实验案例包括课程资源等,为高校实时掌握大数据关键技术,培养核心应用人才和科研领军人物,实现科研、教学与社会行业服务的顺畅衔接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10 不限
上海德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德拓依托多年的大数据项目经验,在大数据行业分析的众多关键技术理论研究、技术突破与重大项目实践探索,同时作为大数据引擎与大数据开发平台专家,德拓将发挥自身行业的优势,联合相关院校公共探索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如:合作办学、科研合作、重大项目合作、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等,合作学科有: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将提供学生参与项目研发实践、实习机会并择优录取就业,从而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 5 不限
上海恩艾仪器有限公司 创新创业联合基金 设立5个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的目的是面向高校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训练,以产业最新需求和实际生产问题,引导大学生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思,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素质,为产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5 工科相关专业
上海恩艾仪器有限公司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设立4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主要针对具体某门课程展开合作,与高校共同开发课程对应资源(课件、实验指导书、典型实验程序及实验对象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目的是与高校任课教师合作,基于源自工业应用的NI软硬件开发平台[1]和NI公司在国际和国内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2],开发与工业应用紧密结合的、符合未来工程教育改革趋势的课程资源,包括课件、实验指导书、典型实验程序及实验对象等。此次合作项目,NI公司期望针对以下4个专题的课程方向与高校展开合作(若所申请课程不在所列课程选项中,请单独标明): 1) 智能车辆方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专题:与高校老师合作,基于NI LabVIEW及相关PXI系列教学及工业应用硬件平台,开发与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车辆多传感器融合等关键技术相关的,结合实际工业应用实例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类课程;2) 集成电路方向:集成电路测试开发与实践课程专题:与高校老师合作,基于NI LabVIEW、TestStand、TSM等软件及PXI集成电路测试硬件平台,结合NI集成电路行业应用实例及行业课程内容,转化并开发满足国内高校集成电路测试教学与实训需求的课程;3) 能源方向:能源互联网/储能技术课程专题:与高校老师合作,基于NI LabVIEW、Simulink等软件及NI硬件平台,结合实际能源互联网/储能技术应用实例,开发满足国内高校能源互联网教学需求的课程;4) AI X课程专题:与高校老师合作,基于NI LabVIEW软件及相关NI硬件平台,结合实际AI技术在特定工业场景下的应用实例,开发满足国内高校AI X(X为行业应用方向/场景)教学需求的课程; 4 工科相关专业
上海恩艾仪器有限公司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设立20个实践条件建设项目。实践条件建设项目的目的是面向全日制本科高校,通过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帮助高校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实践教学水平。NI平台适用于测试、通信、控制和嵌入式设计等多个领域,基于虚拟仪器平台不仅可完成多门课程实验,而且能提供面向设计、原型、发布应用的统一平台,可以完成从原型设计到系统部署之间的所有工作,从而将教学与科研、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业应用无缝衔接。这不仅可使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就接触到工业界所通用的先进系统构建方式和技术手段,使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进行系统级设计的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对于从事科研项目的教师和研究生来说,也可以提高项目开发和验证的效率。 20 工科相关专业
上海恩艾仪器有限公司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拟设立4个新工科建设项目。新工科建设项目针对新工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展开合作,与高校共同探索新工科建设的落地方案。新工科建设专题项目的目的是结合NI自身优势与高校合作共同探索新工科建设,形成可推广的新工科建设落地方案与实施范例。针对新工科的建设,教育部于2017年6月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要求全国各高校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工作。近40年来,NI一直致力为全球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功能强大且灵活多样的系统平台,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驱动创新,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解决全球最严峻的工程界挑战。这些行业应用包括5G、半导体、电子产品、能源、汽车、工业机械、国防和航空航天和重型机械等[1]。于此同时,在院校教育方面,NI基于在工程教育上有独特优势的平台,一直致力于携手教育工作者,通过使用现实世界的工具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让“Do Engineering”更有意义。因此,基于NI对几乎每个行业正在发生的技术进步的深入理解以及在工程教育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我们期望与国内高校针对新工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探索新工科建设。合作方向期望重点围绕NI主要涉足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机器人产业、半导体产业、物联网产业等。合作探索的课题可重点围绕教育部发布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中的课题展开,例如:1) 面向新经济的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2) 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3) 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4)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5) 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6) 新工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7) 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新型工程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等。 4 工科相关专业